Skip to content

开篇词 | 一对一的设计与编码集训,让你告别没有成长的烂代码!

你好,我是王争,是“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”专栏的作者。“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”专栏在今年 2 月底全部更新完毕。时隔 8 个月,我又给你带来了一个新的专栏“设计模式之美”。如果说“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”是教你写出高效的代码,那这个设计模式专栏就是教你写出高质量的代码

程序员的看家本领你得练好

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加入了 Google,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,我第一次提交代码的时候,短短的 100 多行代码,被同事 review 出了 n 多问题,来来回回改了不下十几个版本才提交上去。我当时有很大的逆反心理,觉得有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在如此细节的编码上吗?只要代码能用、能解决问题不就够了吗?

工作一段时间之后,我才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有多幼稚。

写代码可以说是程序员天天要干的事情,要是代码都写不好,最基本的看家本领都练不好,成天堆砌烂代码,写代码还有啥意思呢?那还干啥程序员啊!写出“能用”代码的人比比皆是,但是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“好用”的代码。只会写能用的代码,我们永远成长不成大牛,成长不成最优秀的那批人。

后来我熟练掌握了各种编写高质量代码的技巧、方法和理论,我发现,实际上,写烂代码和好代码花费的时间是差不多的。当你把写高质量代码培养成一种开发习惯之后,在你在编写代码的时候,自然就有一种代码质量意识,自然而然就可以写出不错的代码。即便在我离开 Google 加入其他公司之后,项目的代码质量因为各种原因有所妥协,但我起码知道什么样的代码是高质量代码,丝毫不影响我具备写出高质量代码的能力。

我相信,很多工程师都很重视代码质量,毕竟谁也不想写被人吐槽的烂代码。但是,就我的了解来看,毫不夸张地讲,很多工程师,甚至一些 BAT 的员工,代码都写得惨不忍睹。一方面,在目前这种快糙猛的开发环境下,很多工程师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写高质量代码;另一方面,在烂代码的熏陶下,在没有人指导的环境里,很多工程师也搞不大清楚高质量代码到底长什么样。

这就导致很多工程师写了多年代码,代码功力一点都没长进,编写的代码仍然只是能用即可,能运行就好。平日的工作就是修修补补、抄抄改改,一直在做重复劳动,能力也一直停留在“会干活”的层面,就像高速路上的收银员,只能算是一个“熟练工”。

一个人闷头看书效果并不好

当然,也有一些比较上进的工程师,会去找设计模式、编码规范、重构等类型的书籍去看,学习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代码。实际上,我也买了很多这类的书籍来看,从这些经典的书籍中,我也学到了很多编程技巧和提高代码质量的方法。

不过,这些书籍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比较偏重理论讲解,喜欢拿猫、狗之类生活中的例子来举例。当然,这样的例子也有优点,那就是能在简短的时间和篇幅内,很好地帮你理解原理。但同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过于脱离真实的软件开发。而且例子本身没有难度,你一看就觉得懂了,但是看完之后,可能还是不清楚如何将理论落地到实际的项目编码中。

比如,我们都知道著名的 KISS 原则(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)。这个原则理解起来很简单,一看貌似就懂了,那我问你,怎样的代码才算是足够简单呢?怎样才算不够简单需要优化呢?估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,因为大部分书籍都没有讲清楚。

除此之外,一个人自己闷头看书,在很多时候效果并不好。一方面,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。对于同一本书,不同理解能力的人看完之后收获也是不一样的。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比闷头自己看书要更高效、收获更多、成长更快。另一方面,编码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课,光闷头看书本理论肯定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用这些理论。

一对一手把手指导才最有效

从我的经验来看,我觉得最有效、最快速提高编码能力的方法就是,找一个比你资深的工程师,一对一、手把手地指导你写代码。你提交代码,他来指出你的问题,你再优化,这样一来一往,要不了多久,你就会发现,自己的代码能力突飞猛进。

但是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且不说能不能找到这样有资格指导你的人,即便能找到,他愿不愿意、有没有时间来手把手指导你,还是另外一回事。而我比较幸运,在毕业之后就加入了 Google,得到了顶尖工程师的指导,一对一地给我 review 代码,手把手地指导我如何优化代码。正因如此,在 Google 的那段时间也成为了我编码能力提高最快的一段时间。

所以,在设计专栏的初期,我就在想,如果我能模拟这样一个一对一、手把手、就真实项目代码讲解的场景,是不是就能让专栏有别于千篇一律的书籍,从而能真正提高你的代码能力呢?基于这样一个想法,我们接下来就来看,我是如何设计整个专栏内容的。

我是如何设计这个专栏的?

100 多篇文章、50 万字、2 万多行代码

整个专栏的文章总共有 100 多篇,每篇平均下来在 5000 字左右,所以你总共需要学习 50 万字。为什么篇幅会这么多?这是因为,我想一次性把跟编写高质量代码相关的所有知识,都系统、全面地讲清楚,一次性给你讲透彻。你看完我这一个专栏,就能搞清楚所有跟写高质量代码相关的知识点。

除此之外,为了避免脱离代码,空洞地讲理论,专栏每篇文章平均大约有 200 多行代码,整个专栏累计有 2 万多行代码。而且,这些代码都来自我这十几年积累的真实项目,而非编造出来的阿猫阿狗、停车场、餐厅之类的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代码。

我个人写 Java 代码比较多,所以,专栏中的代码我是用 Java 语言实现的。不过,在设计专栏的时候,我已经考虑到其他不熟悉 Java 语言的小伙伴了。我力争做到,实际上我觉得也已经做到,一方面,专栏内容的讲解并不与具体的编程语言挂勾;另一方面,我只用最基本、最简单的 Java 语法,只要你有一些编程基础,不管你熟悉的是哪种编程语言,都可以看懂我写的代码,理解代码背后的设计思想。

所以,如果你熟悉的不是 Java,而是 C++、C#、PHP、Python、Go、Ruby、JavaScript 等其他编程语言,不要担心,这完全不会影响你学习这个专栏。

200 多个真实的项目实战代码案例剖析

实际上,大部分设计原则、设计思想、设计模式理解起来都不难,难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灵活恰当地应用到实际的开发中,而不是教条主义和盲目滥用。而要想正确、得当地应用理论知识,光看书是不够的,我们要在实战中去亲身感受、体会这些理论该如何应用。但是,我们平时的开发更多的是基于已有的框架,照着别人的流程,扩展新的功能模块。所以,在工作中就可能没有那么多足够复杂、足够有难度的开发场景,让我们有机会去实践这些理论。

基于这种考虑,我结合自己过去工作中积累的项目经验,为整个专栏精心设计了 200 多个真实的项目实战代码案例。几乎每节课、每个知识点都会结合一个完整的开发案例来讲解。我们知道,刷算法最出名的就属 LeetCode 了。类比一下的话,我这 200 多个开发案例足以称得上是一个锻炼编写高质量代码的“LeetCode”了。跟着我一起把这 200 多个开发案例练下来,不愁代码能力提高不了!

8 个月、240 天一对一手把手编程指导

前面我有提到,提高自己编码能力,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有经验的前辈一对一、手把手地指导。我经历过 Google 最严格的 Code Review,也被最顶尖的工程师指导过,也见识过最优秀的代码长什么样子,而且自己平时也比较重视代码质量,所以,我觉得我还是有挺多写代码方面的心得体会可以分享给你的。

而且,看过“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”专栏的小伙伴都知道,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清晰,能抓住要点把问题讲透彻。所以,对于专栏中的理论解读,我并不会照搬那些经典的大部头书籍,而是更多地融入我自己的思考和理解。或许我的解读会跟大师的不完全一样,但我都可以自成一体,并且告诉你如何落地指导具体的开发、编码,而不是很鸡汤地浮在表面来讲,让你听的时候感觉好像都懂了,感觉思想好像得到了升华,而合上书就又忘得一干二净,更别提应用到项目中了。

当然,除了理论解读之外,对于每一种设计原则、思想或者模式,我还会讲一些更深入、更本质、更有用的东西,比如,“为什么要有这种设计原则、思想或者模式?它能解决什么编程问题?有哪些应用场景?又该如何权衡、恰当地在项目中应用?”等等。

在讲解每个实战案例的时候,我会从最原始的问题代码讲起,然后告诉你缺陷在哪里,如何通过设计原则、思想、模式来优化,让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,了解背后设计的来龙去脉。我觉得,这比单纯只告诉最终的设计结果要重要得多。我也希望,你不光是被动地听我讲,而是能跟着我的节奏主动地去思考,这对你的逻辑思维训练也会很有帮助。毕竟,对于成天跟程序逻辑打交道的程序员来说,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。我们平时要多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。

除此之外,专栏内容的讲解,我也刻意模拟这种一对一指导的感觉。虽然我没法真正坐在你的面前,跟你一块讨论原理、分析如何优化代码,但我力争让你在看或者听专栏的时候,就好像我在你的面前,跟你一块讨论问题一样。 整个专栏有 100 多篇文章,一周更新 3 篇,需要持续更新 8 个多月、240 多天。这就相当于我手把手指导你 8 个月写代码。我希望通过这 8 个月的指导,能把我十几年的积累统统传授给你。

100 多个有深度的课堂讨论、头脑风暴

我们知道,设计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。 所以,不要轻信一家之言,更不要迷信我的专栏,也不要盲目追从任何一位专家、大师的说法。主动思考,积极讨论,比单纯地被动接受,学习效果要好十倍、百倍。

所以,在每节课的最后,我都设计了 1~2 道课堂讨论题,这些题目有些是代码设计相关的开放性问题,有些是具体的代码优化问题。看过我“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”专栏的小伙伴们都知道,专栏的思考题和同学们的留言,有的时候比专栏文章本身还要精彩。所以,对于这个专栏,我也希望你能积极参与,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如果你在学习完每节课程之后,都能花 5 分钟、10 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课堂讨论问题。这不仅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,还能锻炼你的思考能力。你要知道,独立思考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!

让我们一起见证成长

我个人觉得,“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”和“设计模式之美”是两门跟我们每天的编程开发,直接关系非常大的课程,是两门奠定一个工程师最基本的代码能力的课程。它们一个教你如何写高效代码,一个教你如何写高质量代码。弄懂了这两门课的内容,在今后的开发中,你就不需要担心写出被人吐槽的烂代码了,甚至还能让你的代码成为职场发展的一个加分项和闪光点。

前面讲到,专栏要持续更新 8 个月的时间,你可能会觉得时间好长。实际上,只要跟着专栏更新的节奏,每周认真学好 3 节课,稳扎稳打,8 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。而经过这 8 个月的刻意编码训练,我相信,你会发现自己因为这样的坚持学习成长了很多,不仅代码能力会提高几个档次,或许还能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。

最后,今天是开篇,你可以做个自我介绍,立个学习 flag。当然,你也可以留下你对专栏的期待和建议。

说起来连续 8 个月坚持学习,不是件容易事,而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,更容易找到学习的乐趣。为此,我在“极客时间小程序”发起了“8 个月,攻克设计模式”的学习打卡活动。我可以向你保证,这 8 个月只要你跟着我的节奏,踏踏实实走下来,你的代码能力一定能有一个质的飞跃。

欢迎加入,让我们一起见证成长!

Power by VitePress